您当前的位置:走进营口>老地方>正文

得胜桥与罗锅桥

文章来源:文章作者:发布时间:2017-05-04
  营口是退海之地,潮沟多,桥则多,诸如东双桥、西双桥、得胜桥、罗锅桥,等等。本文讲的是得胜桥与罗锅桥的由来。
  得胜桥位于营口西部今得胜路中段。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夏季、沙俄侵略军攻进营口,在埠内邰家屯向西炮轰五台子奉军兵营,妄图破坏营口西炮台。奉军将领管带乔干臣等率士兵顽强抵抗。驻西大庙和老爷庙内的义和团闻讯赶来,一起奋力反击,同心协力将沙俄侵略军打败,狼狈退到营口火车站以东的牛家屯。据《营口县志》记载:“有拳匪(指义和团勇士)数十人,手提短刀,直扑敌人,沙俄恐腹背受敌,急忙向东南撤退。”义和团勇士雄赳赳气昂昂,高唱凯歌,得胜归来,路经这座小木桥。为纪念中国人打败沙俄侵略军,人们便把这座小木桥称作得胜桥。 
  在中国领土上进行的日俄战争,日本侵略军打败了沙俄侵略军,日军侵占了营口。1935年(民国二十四年)以后,日本人修建了小木桥,桥两侧“燕翅”为石基,桥身为木板。此后又几经维修。1989年,营口市城建部门修筑得胜路时,拆除了小木桥,改建成混凝土捣制桥,桥身长8.36米,宽36米。桥两侧各有7根水泥立柱护栏,铁管从中间穿过,桥东、西两侧各有水泥路岛,桥名沿用至今。在营口市区西部,以“得胜”二字命名的地名多数与得胜桥有关。 
  早年,营口老爷庙前的潮沟上有一座桥,名叫罗锅桥。提到罗锅桥,人们便会想到那句风趣的话:“人走时气马走膘,骆驼单走罗锅桥。”人们企盼着走上罗锅桥,会碰到好运气。 
  罗锅桥修建于清嘉庆年间,修桥补路,为民造福。罗锅桥架设在由西向东流至老爷庙的潮沟上,因桥身中间高悬呈拱形,类似罗锅状,故人们习惯地称作“罗锅桥”。此桥为木制结构,上面铺设木板,下柱为木桩夯实,桥长约13米,宽约4米,桥高处离水面约4米,南北走向。桥上可行人,跑人力车,桥下潮沟宽阔,涨潮时木船运载苇子、粮食、杂货等,可上行到老爷庙前。
  时越多年,罗锅桥于1960年因修筑道路被拆除,桥下潮沟被填平。罗锅桥遗址位于今新兴大街西段与得胜路交叉路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