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专题专栏 > 营商环境 > 正文
辽宁营口:怀抱辽河向大海 开放谱写新华章
  来源:营口日报 作者: 时间:2017-12-01
打印网页 关闭
   
●小城故事多

  编者按:为学习领会和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有关城市建设发展的重要讲话精神,人民网在全国范围开展“小城故事多”大型集中采访活动,通过深度采访,探索中国城市发展新途径。营口市入选首批12个宣传报道城市。本报今日特转载人民网记者报道营口的文章,以飨读者。

  “我们在琢磨结合十九大报告,怎样把社区工作再做深了,把十九大报告贯彻到安居乐业上?”11月13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辽宁省委宣讲团到营口市站前区八田地街道惠安社区,与社区工作者、基层党员代表等进行交流互动,居民戴彩霞主动上前问道。

  “不仅要把驻社区的单位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还要把我们社区居民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这是我们社区建设生命之所在。”宣讲团成员邓泉国如是说。

  14日下午,十九大代表、营口市委书记赵长富来到盖州市东城办事处进行调研,面对面向基层干部群众宣讲党的十九大精神。

  “前段时间,我们村班子成员和村民代表去辽西和大石桥等地考察取经,计划建设蔬菜大棚,发展设施农业,现在各项工作已经着手进行。”巴岭村党支部书记张广扬对农村经济发展满怀信心。赵长富听后十分高兴,他勉励村党支部和党员,在发展集体经济中发挥好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先锋模范作用,带动农民增收致富,打赢脱贫攻坚战。

  11月15日至11月23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市委宣讲团分赴全市各县(市)区及派出机构,集中宣讲党的十九大精神。各县(市)区各级宣讲团也相继成立,深入到基层开展宣讲。全市共组织宣讲活动百余场,直接受众近2万人。

  此时的营口,海风凛冽,渐入冬季。但从企业到社区,从机关到高校,到处是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火热场景。

  营口,怀抱辽河,脚踏渤海,因河而建,因海而兴。由汉唐而辽金而明清,民族融会,人文绵延,社会发展。营口在1770年就有了东北第一个港口,1861年成为东北最早的对外通商口岸。营口市现辖四个行政区及两个县级市:站前区、西市区、鲅鱼圈区、老边区和大石桥市、盖州市,有中国(辽宁)自由贸易试验区营口片区、经济技术开发区(与鲅鱼圈区合署办公)、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三个国家级发展平台。

  驻足辽河岸畔,感受天朗地博;触摸古朴建筑,品读城市文化;走进开放港口,体会经济腾飞。记者在营口寻找这座城市独特的“气质与内涵”。

  开放之城:与世界互联互通

  进入自贸试验区时代,“区位”被视作营口的首要优势,“港口”是营口的核心战略资源。

  营口港务集团工会副主席李昆在营口港工作已近30年,他告诉记者,营口总共经历了三次开放。第一次开放是1861年开埠,那是在列强坚船利炮下的被动开放,营口成为东北当时唯一的水陆交通商埠。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改革开放是营口的第二次开放实践。营口得风气之先,于1984年被国家列为首批对外开放城市,“天工”牌电视和“东芝”录音机来料加工的引进方式,成为各地一度竞相效仿的“借船出海”的成功经验。“穿着时尚”是当时营口人的特点,广州时兴什么服装,营口人“第二天就能背回来”。李昆说。

  站在自贸试验区战略的新风口,营口真切感受到了难得的“第三次开放”的历史机遇。面对机遇,百年老港,如何焕发新活力?营口港的答案是,以企业战略对接国家倡议,借力“一带一路”建设。“我们从只面向东北腹地的终点港,向面向世界的中转港转变。”李昆说,“传统意义上的腹地概念正在被颠覆。”

  在营口港鲅鱼圈港区,记者不时看到标有各国文字的大型集装箱船或远洋运输轮,鸣着汽笛驶入航道,靠上营口港码头。码头上,运输车来回穿梭,吊机挥舞着强劲有力的铁臂,一片繁忙景象。营口港是世界第11大、中国第8大港口,与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50多个港口通航,2016年港口货物吞吐量达到3.25亿吨、集装箱运量608万标箱。如今的营口港,早已不是一个货物中转装卸的码头,而是南来北往物流的一个总承运商。它的触角东达日本、韩国,西至欧洲的汉堡,向南则达到了广西北部湾。这一切,都源于营口港经营着的中俄欧陆海铁路大通道,越来越红火。

  从营口港出发经满洲里出境,经俄罗斯西伯利亚铁路,直通欧洲。这条被称为“营满欧”的中欧班列,已经成为“一带一路”上的一颗新星。

  连续多年,依托港口,营口市进出口总额列省内第三位。转移优势产能,营口海外投资遍及25个国家和地区……对内放开、对外开放,无论是国企改革还是融入“一带一路”,无论是“走出去”还是发展“互联网+”,每一次求索和创新,都显示出与世界互联互通的渴望。

  营口物产资源丰富,大石桥市也被称为“中国镁都”,菱镁矿储量占世界总储量的20%~25%,碱性镁质耐火材料生产能力占全球的65%~70%。大石桥市三华集团的董事长张志东介绍了企业的成长情况。他们1998年成立时只是一个小型的耐火原料加工企业,从事矿山采矿和生产原料半成品,供给耐火材料企业。2007年开始,加大了设备投入和技术投入,自己生产成品,供给钢铁、水泥、玻璃企业。现有6家分公司、9个分厂,生产耐火材料系列、有色金属合金系列、冶金炉料系列、实用化工系列共70多种产品,能为客户提供设计、生产、现场砌筑、服务跟踪等全流程服务,可与国际上知名的耐火材料企业竞争和抗衡。

  营口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王笑柳说:“营口的经济总量目前在辽宁省排第四位,发展速度在省内也名列前茅。以冶金、石化、装备制造、镁质材料、纺织服装、新型建材、临港七大产业为主导的工业体系已初具规模。一大批大型项目相继落户营口,带来后发优势。”

  温暖之城:打造良好营商环境

  有人说,评价一座城市,不应该只看其发展的速度,还应该看到这座城市的“温度”。这样的“温度”,体现在万千见义而趋、见善而行的点点滴滴。

  营口的冬天,天寒地冻。曾经有一些环卫老人,把方便面藏在身后,跑到店家想要点开水,因为不好意思开口,徘徊好久又默默离开;还有一些环卫阿姨因双脚沾泥,怕弄脏机关大楼洁净的地面,不敢进去上厕所。今年,营口市工商局率先垂范,为环卫工人提供热水、热饭和休息处。不久,在营口市招商引资暨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动员大会上,营口市委主要领导提出,社会风尚和市容市貌都是营商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商局的做法值得推广。第二天,营口市委宣传部在市直媒体和网络平台发出《一封有温度的倡议书》”,号召爱心单位加入关爱环卫工人行列,为他们提供一个避寒、歇脚、喝热水的休息点。市总工会投资在市区主要环卫保洁区段为环卫工人建造20个休息室。

  这天上午,环卫工人陈丽珍和王兰凤正在市工商局为他们专门设立的休息室里喝水看报,提起环卫工休息室这个事,陈丽珍动情地说着,“感觉这里像家一样,很温暖,有人关爱的感觉,真好啊。”

  陈丽珍,从事环卫工作已29年,无论天气多恶劣,上早班的她都坚持每天凌晨3点开始第一轮清扫,第一轮清扫结束后趁空闲回家吃口早饭,7点又开始第二轮清扫。日复一日,天天如此。“以前冬天是最难熬的时候,带的热饭没多久就凉了,到处找热饭的地儿。刮风下雨,就在树底下避,累了就在马路边上坐,现在好了,随处可见我们的休息点,有热茶,有热饭,有热炕,有暖气,身子暖了,心里也是暖洋洋的,真心感谢政府啊。”陈丽珍说到这里,脸上露出了笑容。

  关爱环卫工人是营口打造良好“营商环境”的一个侧面,近年来,营口市委、市政府牢固树立“环境是金”的理念,加强顶层设计,采取政策落实、简政放权、诚信体系建设等举措,同样用这种将心比心的关爱温暖每一个投资者。

  时间就是金钱,这种关爱首先体现在速度上。在中国(辽宁)自由贸易试验区营口片区综合服务大厅,记者见证了“营口速度”。营口片区推行“多证合一”,已实现46证合一。综合服务大厅里设有27个窗口,承接的89项许可审批事项全可在这里办理。一个前来办理耐火材料进出口企业手续的工作人员说:“以前办手续,需要在市里东奔西跑工商局、国税局、地税局、银行、外经贸局、海关、商务局、外汇管理局等许多地方,既要网上录入,也要网下排队,办完全部手续,最快也得一个月。现在在综合服务大厅一个窗口就能受理,3天就能办完,最多不会超过7天。办理情况通过扫一个二维码便一目了然。”这种做法,真正做到了让商户少跑腿,让信息多跑路。截至9月,营口片区已落户企业1300多家,注册基本金780多亿元。

  营口市深化“放管服”改革,把能放的权坚决放到位、能减的审批减到位,去年12月组建了行政审批局,实现了“一枚印章管审批”,原29个部门的269项审批权限由审批局一个主体实施,将原90个审批科室精简到9个,审批人员由238人减到64人,已取消101个审批要件,简化了审批流程,变串联审批为并联审批,实行审批项目“一窗受理”。辽宁中天企业集团董事长于宝全说:“我们是营口市行政审批体制改革的见证者,也是受益者。我们今年在营口投了两个项目,在审批局仅用20多天就办好了几个证,年内可实现8亿元投资。”

  “过去我们的思路是研究怎么不行,现在是研究怎么行,这种思路的转变是打造良好营商环境的关键所在。营商环境的核心还是在人,在人的理念、精神,在人的心胸、情怀,在人的状态、作为。”营口市行政审批局局长赵德辉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如是说。

  乐居之城:旅游、文化双璧同辉

  “辽宁团山国家海洋公园有着绵延8公里长的神奇海岸线,如蛟龙盘踞在辽东湾北部。龙首是原生态滨海浴场,龙身是形成于18亿年前的海蚀地貌崖岸,龙尾是古船陈列走廊和红海滩涂,是4A级旅游景区,更是东北唯一的国家级海洋公园。”营口北海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宣教中心主任任春语带自豪地介绍着。

  海边的礁石被海水冲刷得早已不是本来的面貌,各种贝类层层附着在上面,密密麻麻的,很多大礁石上都有人蹲在上面时不时挥动着胳膊,刘桂兰就是其中之一。“我在挖蛎蝗,早上6点多就来了。”

  刘桂兰家住在离海洋公园不远的村子里,一直以打鱼为生。自海洋公园开业后,家里开起了为游客提供方便的杂货店,她自己也时常来园里卖些海货,日子越来越红火起来。

  刘桂兰挖蛎蝗的装备很简单,一个小手镐、两个装水果罐头的玻璃瓶子,其中一个已经装满了泡着海水的蛎蝗肉。“这个很好挖的,你看拿镐一扣、一挑,忙一上午能弄两瓶。”刘桂兰的一招一式透着一股熟练劲儿。

  走出公园大门,街道两旁开满了渔家乐、农家乐。走进一家红运饭店,老板娘宋丽韫热情地迎了上来。“北海当地的海鲜深受游客喜欢,尤其是沈阳、鞍山的游客,隔三差五就会来吃海鲜,最受欢迎的是海鲜大餐,量大美味还实惠,有些还是北海本地特有的小海鲜。游客也可以自己买了海鲜再来店里加工,就象征性收个煤火费。一年最火的时间是7月10日到8月25日左右,以前纯打鱼,一年卖鱼的钱也就10万块,现在搞了特色渔家乐,连吃饭带住宿一年光利润就能有15到20万。”

  盖州市旅游局局长崔永敏这样介绍,“海洋公园投入使用3年多的时间,年均游客可以达到百余万。渔民看到了商机,从单纯的打鱼,发展成售卖泳衣、泳圈等周边产品,经营渔家乐、农家乐,安排游客吃饭住宿,形成了一个上下游产业链。同时解决了一部分当地青年人就业的问题。”

  来营口玩,鲅鱼圈是必不可少的一站。美美的吃上一顿海鲜,再泡泡温泉,这种享受让人无法抗拒。

  皇家园林酒店是鲅鱼圈众多海鲜、温泉酒店中的一家,一到饭点儿,前来店里就餐的人络绎不绝。“今年禁海时间较长,所以9月开海之后,打上来的海鲜又大又新鲜。”酒店经理随手从水箱里捞出一只看着足足有二斤的飞蟹边说边指给记者看。“我们和渔民合作,租了三条渔船,不管渔民打上什么全都收购,每天上午直接送到酒店。飞蟹和虾爬子(皮皮虾)最受欢迎,人均能消耗一斤半左右,最火的一天海鲜消耗量达到了1100余斤。”

  在营口市辽河大街西段,有一条辽河老街,全长1.3公里,两侧现存百余年式样各异、中西合璧的近代建筑31处。1726年在附近修建天后行宫(西大庙)时,辽河老街就已店铺林立了。到1861年营口正式开港,成为当时东北贸易往来的枢纽,这条街就成为繁华的商贸中心。夜晚的辽河老街,街灯亮了起来,走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看着具有强烈时代特色的建筑,耳边不时响起“大白梨老式汽水”的叫卖声,令人仿佛穿越时空回到了百年前,对这座城市深厚的文化底蕴有了新的体会。

  漫步到老街中段,有一栋土黄色的二层小洋楼。“‘泰顺祥’以前是专门售卖茶叶的大茶货铺子,始于1876年。现在变成了茶馆,既可以品茶又可以听京韵大鼓,日、韩、东南亚等地的很多外国游客都慕名而来。”茶馆的“掌柜”如数家珍,娓娓道来。

  在营口,还有一个辽宁省唯一的地方剧种——辽剧。在盖州辽剧团,辽宁省辽剧振兴会会长肖长生给我们讲述了辽剧的起源和发展。“辽剧是在盖州皮影的唱腔音乐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盖州皮影起源于明末,清时达到鼎盛。盖州皮影受河北滦县乐亭皮影的影响而丰富了唱腔,又融入了辽南地区的风俗、语言,形成了一套唱腔体系,成为群众喜闻乐见的艺术。1956年,一个民间皮影艺人大胆地用舞台代替了影窗,用真人代替了影人,用真嗓代替了假嗓,排出了农村小戏《白杨树下》,令人耳目一新,受到热烈欢迎。后来定名为‘影调戏’,又叫‘辽南戏’。”

  据王晓敏团长介绍,盖州辽剧团始建于1980年,多年来坚持“文艺惠民”,深入农村、企业、社区演出,同时本着“抓精品,拍好戏,出人才,兴辽剧”的宗旨,排演了大中小几十台剧目,并多次获得荣誉。今年7月,盖州辽剧团在北京梅兰芳大剧院演出了现代题材辽剧《养女情》,这是辽宁省唯一参加中宣部、文化部举办的“全国基层院团戏曲会演”的入选剧目。

  在鲅鱼圈区市民活动中心三层老年大学的手工艺制作教室,我们遇到了一群正在上课的老人。一位老奶奶说,她2011年进入老年大学,“我在家待着也没有事情做,上这儿来,就是为了把老年生活安排好,老姊妹们都在这里,在这里大伙可以一起玩。”

  在老年大学,一个星期两三节课,按照老师的课表进度以学期为单位教授课程。2017年上半年,这个班学习的内容就是做布贴画,按照图样打板后,在老师的指导下,一周左右的时间就能完成一幅完整的布贴画。

  老年大学的这间教室墙上挂满了“老学生”们亲手制作的课程作品:布贴画版的“四大美女”个个仪态动人、易拉罐做的精致雕花、丝带绣出的作品、爆米花拼制成的梅花……

  据市民活动中心工作人员介绍,市民活动中心建筑面积2.5万平方米,主楼5层,辅楼2层,是区政府的惠民工程,活动项目琴棋书画、文化体育无所不包,全部对广大市民公益性开放,目前每天参加活动的市民有2500人次。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营口人说,开放是他们的城市特征,包容是他们的地域文化。营口的河魂海韵孕育的自信豁达、海纳百川的精神,必将激励营口人按照党的十九大战略部署,科学谋划好营口的未来,站在新时代的起点,把各项改革任务落到实处,把各项工作推向前进。

  人民网记者采写



 
市直各部门 国家各部委 国内各省政府 省内各市政府 中省直及其他
主办单位:营口市人民政府  承办单位:营口市信息中心 通用网址:中国营口  
网址:www.dazhouedu.com www.yingkou.net.cn
地 址:营口市新联大街东1号 市政府1023 邮 编:115003
辽ICP备:05015497   EMAIL: